kk体育行为始于观念,父母普遍教育焦虑的行为背后,是偏执的、脱离正轨的教育观。而改变拔苗助长、过度补课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还要从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入手,从自觉为教育观做一次“体检”入手,对照最初的教育期待,重新为自己、为孩子设定坐标。
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父母有意识地定期检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观做一次“体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为孩子带来更足的成长动力,彼此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那么最适合的教育一定是父母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不断校正自己的教育观,帮助孩子走好自己的路。家长明白这个道理,以坚定的行为、从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自然会收获最理想的教育。
因为劳动,革命kk体育、同胞、劳动者、共同体等概念悄然生成;因为劳动,人们抱团取暖,共筑伟业,相互慰藉。然而,今天人们似乎偏离了曾经所坚持、所相信、所践行的劳动观念。
面对当前社会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各种误读,以及弥散在社会的各种“不劳而获”观念,我们有理由再提“劳动光荣”,推进“劳动教育”,使其与“德”“智”“体”“美”并行发展,真正形成人类社会教育的完整拼图。而敬畏劳动、尊重劳动者、争创劳动模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既是必要也是迫切的。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这种安全具有丰富内涵,既要求解决治安方面的问题,也要求铲除校舍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还要求杜绝环境污染遭受的影响。进而言之,应采取综合措施,将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面纳入防控范畴,科学预防、系统应对、不留死角。与此同时,全力消除学校安全工作中仍存在的相关制度不完善、不配套,预防风险、处理事故的机制不健全、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
衷心希望高等教育管理者理性看待大学排行榜,不因排名利好而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也不因排名不利而妄自菲薄、自乱方寸。要坚信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成长需要长期建设、自然积累、久久为功,坚信高等院校的发展与成长有其内在规律与节奏,不可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
新年伊始,对“未来教育”的畅想不仅应时应景,而且有了线世纪中叶,随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将迎来伟大复兴时刻,中国梦的热望成为畅想的内在思想动力。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升级换代。我们激动地展望未来时,更需要严肃地回望来处,更需要明白“学以成人”的根本内涵,这才是“不忘初心”的题中之义。
大学要把办学重点回归人才培养,建立以人才培养新思想新举措、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为主体的大学评价体系,让学校kk体育、学者专注于人才培养。大学要制定严格可操作的学术自律、学术平等的制度体系,建立体现教师职业尊严的科学合理的聘用、评价、晋升、薪酬制度,促进教师提高职业修养和学术水平。
建设一流大学,靠的不是“硬”对排行榜指标体系,想方设法、精心策划、生搬硬套在排行榜中求名次,而是聚焦立德树人、聚焦原始创新、聚焦文化涵养;建设一流大学,靠的不是跟随模仿、患得患失、亦步亦趋,而是站在人类发展前沿思考未来、站在国家战略前沿思考布局、站在社会服务前沿思考贡献;建设一流大学,靠的不是精致利己、急功近利、自我迷失,而是牢记使命、返本归元、沉潜向学、引领时代kk体育。
教育面向未来,但教育更是传承历史。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是最古老的制度,学校也是最古老的机构之一。没有历史感的文化是轻浮的文化,没有历史确定性的民族,只能俯仰逐风,同乎流俗。
教育培训机构与择校需求相连,实施超越课程标准的“提前教育”,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了应试教育,加剧了教育不公。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阶段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和挑战。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服务“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实现,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应对一些深层次问题,在质量上做足文章,回应好“提升含金量”的社会期待。
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挑战kk体育,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人才培养,需要以强化学生真实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对接社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改革,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牢牢抓住课程教学方式改进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不断优化教风和学风。
必须看到,炽烈的课外补习热、奥数热、各种杯赛等,主要围绕的是小升初、幼升小的择校需求。因此,课外教育培训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意即它是伴随学校教育而产生的。这提示我们,规范整顿培训机构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有治本之策。面向未来,需要通过教育创新,构建一种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全新教育生态。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教育供给;开展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激发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
教育本来不该有“GDP”,却存在一个又一个“教育GDP”,比如:从追求学位授权学科数量到追求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从要求论文数量到SCI论文再到影响因子再到ESI高被引,从争取教授、博导,到争取各类人才帽子、院士,从评审科技成果到争取国家kk体育、省部科技奖励,等等。由于“教育GDP”的影响,大学放松了本来应该专注的人才培养,管理部门一些推动大学发展的本意助长了对“教育GDP”的追求。
在大声疾呼给学生“减负”的当下,也要给教师“减负”,要把时间还给老师,让老师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教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事业。教育最怕被打扰、折腾。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宁静、守恒,如果天天心浮气躁,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但愿给教师“减负”的呼吁能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开启新时代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