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体育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kk体育,也是即将开启新征程的一年。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kk体育,教育系统正在快速调整。那么,今年十大教育热点有哪些?教育如何应对?一起来看。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是指秉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各级各类学校衔接融通的“立交桥”。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公民的一项权利。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国际上兴起。改革开放后,我国也逐步开始发展终身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应大力发展终身教育,1995年《教育法》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贯彻落实这一点,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终身教育加速发展。党的十六大指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作为战略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建成,必将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质性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是要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以评价促发展,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环境。
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作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进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改革试点。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多项人才评价改革意见,要求形成“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并强师评价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2020年初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强基计划”,进一步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新高考改革正全面推进,破“五唯”各项行动也在陆续开展。建立健全科学多样的评价体系,必将促进我国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kk体育。
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是在明确中小学教师特殊地位的基础上,依法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优化薪酬体系,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完善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
提高教师待遇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1993年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并对中小学教师的津贴和退休金给予特别规定。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继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专门要求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2018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申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尤其强调“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建立相匹配的待遇体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从教,激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创新。
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坚决将教育发展放在第一位,全面执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法律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正式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1995年,“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写入《教育法》。自提出以来,我国着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kk体育。2012年我国首次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坚持优先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系kk体育。
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关键,必须不断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优化教育经费结构,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迄今即将完成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教育事业自“八五”时期起,开始单独进行规划,称为“全国教育事业第八个五年计划”。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称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自此以此形式命名每五年的教育规划。2019年《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高度肯定规划的意义。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必须在保障圆满完成“十三五”任务的同时,评估“十三五”时期教育成就,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描绘蓝图。
作者 周洪宇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欢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