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育扶贫大文kk体育章
发布时间:2024-03-16 02:40:20

  kk体育5月1日,2015年世界博览会在意大利米兰开幕,在中国馆里,来自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哈尼古歌”表演获得了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为中国馆唯一的驻场演出节目,《哈尼古歌》将在为期半年的世博会期间每天演出6场以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和云南独具风采、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哈尼古歌能够飞越万水千山,唱响米兰城,跟教育部第二批援滇挂职干部、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井然哲密切相关。

  在挂职红河州元阳县副县长期间,井然哲把原生态的《哈尼古歌》带到了上海,受到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为哈尼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机会。

  从2013年至今,教育部机关、直属单位和直属高校共选派了3批164名干部赴滇西挂职锻炼,实地推动滇西扶贫工作。他们像井然哲一样,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人脉优势,成为上级政策资源和滇西贫困地区需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用实干赢得了滇西人民的心。

  滇西边境片区是集边疆、民族、山区及贫困为一体的特困地区,也是中央确定的14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唯一不跨省区的贫困片区。其中有8个州市的21个县、126个乡镇、651个行政村,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属少数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2011年,教育部被委以重任,作为牵头部门重点做好滇西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对此,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将滇西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到2017年,将滇西建设成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改革先行区、教育开放试验区和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这是教育部为滇西扶贫开发制定的总体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教育部与28个中央部委、云南省级相关部门、滇西10州市政府及扶贫办建立了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部际、部省联系工作机制kk体育,大大提高了政策落实的效率以及部省之间的交流互动kk体育。

  2013年3月下旬,首批54名干部奔赴滇西10个地州的49个县开展挂职扶贫工作。

  2013年5月,教育部同云南省政府共同出台《加快滇西教育改革发展共同推进计划》,按照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的基本定位,对滇西的教育改革发展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重点加强对口支援示范区的建设力度。

  设立滇西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云南省校企合作促进会、开发滇西开发网等网络平台,不同的工作支撑平台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

  为推进整体扶贫工作,教育部筹划在滇西建设一所学校,培养服务滇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的筹建采用的是新机制,结合滇西10州市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研究中心的开放式办学构架,建设新型应用技术大学,所属各特色学院比如首批启动的普洱茶学院、珠宝学院、傣医药学院,按照‘空间贴近、辐射滇西’的原则布局在产业集聚区。”

  在推动学校筹建过程中,不少挂职干部积极作为,他们或在申报和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发挥自身熟悉高校构架及运转的优势,为专业设置和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开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1月,学校筹建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

  教育扶贫,离不开“输血”。在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时,第一批挂职干部领队、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周坚发现边境地区大多数教学点由于长期缺乏投入,导致办学条件很差,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教学需要。为此,她积极争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5500万元,专项用于滇西10州市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此外,教育部还通过“云南滇西边境山区小学建设项目”、“爱心园援建工程”等,为滇西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发展“强筋健骨”。

  在对口支援层面,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数据统计,共有16所直属高校承担国家任务定点扶贫滇西16个国贫县,其余59所直属高校承担滇西专项扶贫任务,东部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州市开展战略合作,对口帮扶滇西职业院校。

  “既要接地气,又要架天线”,这是教育部援滇挂职干部的共识,也是他们开展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元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45万人口,其中88%是少数民族,居住之地多在深山老林,山高坡陡,自然条件非常恶劣kk体育。

  “元阳的哈尼族人千年来靠辛勤劳作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却依然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生活着。”作为挂职副县长,信息工程博士后井然哲下决心要为元阳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做点实事。顾不上高温酷暑、高原反应,井然哲跑遍了全县14个乡镇进行调研。在充分掌握一手材料后,井然哲主导开发了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智慧旅游系统,助力哈尼梯田高原特色农产品搭载电商平台行销全国,为哈尼梯田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2015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十分火爆,宾馆酒店、景区景点爆满,旅游收入、接待游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在洱源县,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张才喜考虑最多的,是帮助当地老百姓找到一个具有高原特色、高效益、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

  为此,他走遍洱源县全部9个乡镇,发现洱源地区的高山环境,不仅适合种植美国大樱桃“车厘子”,而且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是错季生产和上市。

  “洱源车厘子成熟期在4月至6月,南半球的车厘子产地多为3月成果,北美地区则要等到6月才出果子。这4kk体育、5月的‘空窗期’正好弥补了进口车厘子供应期的空白!”张才喜说。每亩车厘子需要4至6吨有机肥,将消化大量奶牛产生的废弃物,从而在洱源县形成一个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

  思路有了,但要说服当地农民真金白银投入并不容易。张才喜拿出自己的10万元挂职项目奖金,购买了20种车厘子苗,给果农当示范,还亲自传授新的种植技术。很快kk体育,洱源的果农积极响应,一个1000亩的车厘子种植基地建成了。

  挂职干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张才喜指导2015年刚刚栽植的车厘子修剪和生产

  在景谷县,以山地为主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为这里的百姓架起致富金桥”,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挂职副县长郑鹏博士带着这个使命,把学校的优势资源嫁接过来,开展濒危药材的繁育与生产,突破了景谷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打通了精准扶贫的重要关节点,目前仅种植产业规模效益就达4-6亿元。

  在怒江州,52岁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岱是挂职干部中年龄最大的。来到怒江,他就被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居所吸引,但这些民居由于各种原因,多已毁坏。

  为保护怒江州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等独有和较少民族建筑与传统文化,周岱策划组建了由40名师生和专家学者组成的民族民居建筑考察测绘与设计创新队,先后考察了怒江州全部四县的10余个典型乡镇、26个村落,走访了数十家少数民族典型农户。历时七个月,周岱和他的团队向政府提交了《云南省怒江州典型民族民居建筑和文化考察测绘与设计成果》,共达400余页,其中设计的反映怒江州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卡通吉祥物系列、怒江州文化地理标志,在怒江州建州60周年大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怒江州州委书记童志云说:“周岱带领队伍完成的怒江民族民居建筑调查和设计创新,对怒江州太重要了,在我们怒江的扶贫攻坚整乡推进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怒江江边、‘石月亮风景区’竖一块‘石碑’,记住周岱他们对怒江州少数民族的贡献……”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育人。教育系统的挂职干部参与扶贫做得更多的是以智力扶贫、人才扶贫为切入点,打基础、管长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挂职干部周巍告诉记者。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挂职期间,周巍将教育部奖励给学校滇西扶贫“文澜·金孔雀工程”的8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德宏州党办系统培训班的50名学员,使他们有机会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参加“财经政法专题研修班”。这些学员60%没有出过云南省,70%没有体验过大学生活。

  “一周的培训让很多学员既学到了知识,也圆了他们一个‘大学梦’。”周巍说,这是他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2014年7月中旬,北京骄阳似火。但酷暑丝毫没有阻挡云南省勐腊县21位中学英语教师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参加培训的脚步。

  培训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以贫困地区初中英语教师为对象,除了一个月的面授培训,还为全体学员提供为期一年的在线英语学习培训,全部费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担。

  四周的培训,老师们经历了一次英语教学观念的洗礼。不论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学员,还是已经有了22年教龄的“老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培训期间给我们上课的都是教授或专家级别的老师,这让我们更加珍惜。”云南省勐腊县勐伴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吴石燕说。

  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是教育部指定的承担云南滇西边境山区扶贫专项任务的直属高校之一。老少边穷地区英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短板中的短板,选择“英语”作为教育扶贫项目,无疑是雪中送炭。

  “滇西的贫困是素质性贫困,发展不能光看几条路、或者几个建筑,如果人的思路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那整个区域的后续发展还是不行。”张才喜教授告诉记者。

  扶贫,长久之计是提高人口的素质。围绕滇西地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部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直属高校和东部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学科资源,分别以产业经济、金融贸易、云南省高校转型发展、旅游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和现代职业能力建设为主题,举办了6期滇西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修班,培训滇西领导干部400余名。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滇西地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用5年时间为滇西免费培养1000名优秀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得到滇西创业青年的热烈响应。2014年,首批200名工商企业管理(小微企业创业方向)学生已经顺利入学。同时,国家开放大学“滇西学习网”的开通,也为滇西广大学习者建立了远程教育和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开放的免费课程达到3800门。

  走出去培养人才,请进来提升水平,将为滇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015年4月,教育部第三批挂职干部奔赴滇西,他们将在滇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